
商務部日前下發2020年首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共有54家企業獲得。據了解,今年首批額度總計10383萬噸,同比增長約8%。其中,部分傳統地煉企業配額有所減少,而新型民營煉化一體化企業配額大幅增長。
在傳統地煉企業配額分配中,寧夏寶塔石化因2019年無進口業績且財務狀況惡化即將進入破產程序,未獲得配額;山東匯豐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墾利石化的減少幅度超過20%。業內普遍認為,本次進口允許量縮水的幾家企業,均在2019年配額使用率欠佳。
而伴隨新型民營煉化一體化項目陸續投產,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的進口配額均成倍增長。其中,浙江石化本次獲得800萬噸配額,同比去年翻番;恒力石化配額同比增長150%,為1000萬噸。
新年伊始,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恒力石化(大連)煉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旭東了解到,原油進口配額是根據企業上一年配額完成情況和裝置生產情況來確定的。去年是恒力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的開工年,裝置開工之初尚未實現滿負荷生產,因此去年該公司第一批原油進口配額只有400萬噸,而隨著后期項目實現滿負荷生產,為滿足裝置正常生產需要,該公司又取得第二批1280萬噸配額。2020年該公司第一批配額已增至1000萬噸,預計后期還會有1000萬噸。

針對浙江石化本次配額大幅增加,控股浙江石化的榮盛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原油進口配額主要是為了滿足企業進口原料油的需求,與最近剛剛投料試車的煉化一體化項目有關。金聯創分析師周國霞則表示,2020年若浙江石化第二套原油蒸餾裝置如期投產,其后期配額或將持續保持可觀增量。
周國霞認為,從整體來看,2020年首批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下發情況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在2019年經濟形勢及市場行情低迷的背景下,傳統地煉企業多保持正常運營,但在新舊動能轉換及促進地煉企業整合等政策作用下,傳統地煉企業的整體原油進口量或在未來兩年觸頂甚至開始回落,而新型煉化一體化煉廠將成為原油進口新的增長主體。
業內普遍認為,隨著大型民營煉化項目相繼投產,新一輪煉油行業產能擴張大潮到來,國內煉油行業將迎來變局。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預計,2020年國內終端成品油消費量達4.03億噸,同比增長2.2%;同期國內一次煉油能力將達9億噸,新增產能釋放使國內競爭趨于白熱化。該報告同時預計,到2020年,國內成品油出口量將達5900萬噸,或將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成品油出口國。
原文鏈接:http://finance.eastmoney.com/a/202001061347079652.html